在喧嚣的都市中,有这样一户人家,他们对党忠诚、无私奉献、崇德治家、廉洁齐家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廉洁治家的深刻内涵,成为邻里间传颂的佳话。这家人姓李,居住在朝霞路社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,家庭成员包括李威、妻子李晓亚,女儿李佳熠,以及他的父母。李家虽不显赫,却以温馨和谐、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,影响着周围每一个人。
崇廉尚俭 清风传家
在这个五口之家中,“廉洁自律”是融入血脉的家风准则。李威与妻子作为高校教师,始终将清廉教育作为家庭建设的核心。他们通过日常小事培养子女的廉洁意识:教导孩子用零花钱记账,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;鼓励孩子用劳动换取奖励,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。家中设立“廉洁故事会”,李威常讲述包拯、于成龙等清官典故,奶奶则通过剪纸艺术创作“莲洁”“梅骨”等主题作品,让廉洁文化浸润生活。每逢节庆,家庭自制“清廉家宴”,谢绝奢华餐饮,用家常菜肴传递勤俭持家的理念。
修身明德 正气润心
家庭成员坚持用知识涵养廉洁品格。书房中增设“廉政书角”,收藏《清风传家》《严以治家》等读本,定期开展家庭读书会。李威父亲虽已退休,仍坚持研读党纪法规,为社区老党员讲授廉政党课。夫妻二人将师德规范融入家庭教育,设立“家庭廉洁承诺墙”,每位成员手写廉洁承诺,互相监督落实。女儿在小区担任“廉洁小卫士”,组织小伙伴们创作反腐倡廉手抄报,将清风正气带入社区。
克己奉公 慎微笃行
家庭践行“廉洁齐家”理念,严格执行公私分明准则。李威夫妇拒绝学术不端行为,严守科研经费使用规范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,坚持廉洁奉公,以身作则。李威作为项目负责人,面对合作方的“好意”,始终坚持原则,拒绝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礼物和宴请。他常说:“廉洁是科研人员的底线,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,而丧失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尊重。”家中建立“三拒台账”:拒收礼品礼金、拒赴利益宴请、拒托人情关系。在社区环保志愿活动中,他们坚持公益原则,将活动经费明细公开张贴,主动接受邻里监督。家庭制定《低碳廉洁生活守则》,将节能环保与廉洁持家结合,用旧衣物改制环保袋赠送邻里,既践行绿色理念又传播清廉文化。
律己达人 清誉立世
李家在社区牵头成立“邻里清风社”,组织家庭助廉座谈会,推广《社区廉洁公约》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,李父带领党员家庭开展“廉洁楼道”建设,设计廉政文化墙绘,设置公共事务阳光公示栏。疫情防控期间,李威在承担志愿工作时坚持“零特殊待遇”,主动公示物资分配清单,其严谨作风成为社区防控的廉洁标杆。
清白从业 敬业守责
家庭的支持让李威在教育岗位上始终坚守廉洁底线。他主持制定《实训耗材管理制度》,严控教学资源使用,面对学术合作中的利益诱惑,他多次婉拒企业馈赠,坚持科研成果公开共享。教学中将医德教育与廉政教育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“精于术更要廉于心”的职业信仰。
这个家庭以竹之劲节、莲之清韵铸就精神底色,用二十载坚守谱写廉洁家风的时代篇章。在李家人看来,清廉不仅是传家之宝,更是献给社会的最好礼物——他们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,让廉洁之花绽放在更多人的心田。